详情
分享

歙县峰山:108株柏树绕着村庄,建筑物带有欧式风格

2024-12-06 14:04 阅读 32


【行走徽州197】峰山:108株柏树绕着村庄,建筑物带有欧式风格

司马狂/

今天我写的这个峰山村,如今隶属武阳乡洽河村管辖,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。以前去峰山得翻山越岭,近年开通了盘山公路,车子能够直接开到村口去。可就是因为车子直达村口,让我错失了峰山村最具特色的景致——百余株柏树绕村。所幸,我是武阳土著,在看到峰山有此奇观的介绍后,问山下湖田村的文昌古道向导吴叶林讨来几张相片,列位可以一睹柏树绕村的风采。


虽然人行村中是感受不到柏树绕村的盛况,但我们在村口停车,确实抬头就能瞧见数株柏树。不过彼时未曾了解过峰山村,也就对于村口的几株树木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,或许这真的就是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村口的那户人家,宅子是旧建筑,门额上写着“祥云普护”,不知道当年鼎建房屋的那位居士,最终是否得成正果了?边上的梁上,两块咸肉护着中间的葫芦,肥肉的色泽与葫芦的色泽竟然是如此的相似,想来肉也是极香的了。


往村子里去,就有两栋极具特色的房子。一栋房子底部是石匠砌的屋基,专门留了个门阙用来养猪,屋基之上的房子很明显是夯土建的,但那窗户却都是石头做的。更为让人诧异的是房子的门居然悬空而开,我纳闷人如何从此门而入?莫非是当初另有连接,如今拆除了?隔壁的房子是骑街楼,骑街处砖头砌成圆拱,墙上的标语字体极大。本以为这宅子也就如此了,不曾想走一圈准备出村的时候,在它的背后见到了戏台。格子门一扇一扇的,前面有檐,遮风避雨。如今宅子长期落锁,倒是戏台前的屋檐下,有留守的老人们支着小桌,打着扑克。也有不打牌的人,就坐在边上的横条上,戏台这依旧是峰山村的中心位置。


之前我去万二的时候,听闻这山间古村落以“街”自号,很是惊讶,孰料这峰山村,竟然把一个村子分成后、中、下三条街,比之万二街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你毋需质疑,峰山的这三条街,还真的很有古街的韵味。虽然它街边都是住宅,并没有商业的店铺,但那石板铺就得道路和石阶,还真就不比那些声名远播的传统村落逊色。加上这些古宅,修建的时候也都是花了大心思的,如今作为误闯其间的外人,我个人对于峰山这样一个高山村落能有此等规模的街巷,还是由衷钦慕的。


如果你对徽州的传统建筑有兴趣,那我推荐你一定要去一趟峰山。倒不是说,这里藏着什么年代古老的宅子,也不是说这里的宅子多少富丽堂皇。而是因为峰山一隅,既有砖瓦结构的传统徽派建筑,也有就地取材而建的土楼,更有很多充斥着西洋风格的建筑,可以说是一个村子,徽州建筑的古今中外四个字全都占了。这些带着欧式风格的建筑,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又是因何而兴盛的,如今的村民大多也很难说清楚。从最初的窗户开始变大,到窗户带了弧形,又延伸到窗眉呈尖形,再到门上也加了尖形和罗马柱,一直到最后除了门之外全盘西化,峰山的这些老宅子真的太有特色了。


行走徽州村落的时候,我都会问一嘴村名的由来,大多数的村庄得名要么和姓氏有关,要么和地形地貌有关。峰山这个地名的由来,却让我摸不着头脑。据说这里本名是上头坦,这名字带着浓郁的歙南山村的味道,倒是符合地形地貌取名的方式。可后来怎么就从上头坦变成了峰山,就无从考证了,毕竟这也不符合地名雅化的常见规律。目前我所知道的是,《歙县地名录》记载此地本名枫山,可枫从何来?叫柏山倒是更贴切一些。又云,解放初与大坑源的轮台村合并,取名峰台。此后,又同丰坑合并,得名联丰。村里的介绍说,直到1959年上头坦才易名峰山,那上头坦和轮台合并时,又是因何取名峰台的呢?一本糊涂账,却让后人脑壳疼。


至于峰山村落形成的时间,我们可以反推,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村一共是74户,325人。这样的数据,放在平原上的村庄算不上大村,可对于高山村落而言,已经是个大村子了。我拿到手的资料,有说村子已经千余载的,也有说300来年的。仅按照人口估算,300来年的时候恐怕更为准确一些。毕竟清代康雍乾盛世的人口大爆发,才是促成徽州的高山上形成村落的主要原因。想来,峰山也不能免俗,300多年的繁衍,能有如今的规模,已经很不错了。


我游历完峰山,发朋友圈的时候,就曾言及,此间姓淩,当为洽河淩氏分支。写文章时候,得到资料,果然如此。峰山始迁祖有兄弟三人:淩大根、淩惟有、淩惟先,三人携手来此定居,想来定然是相中了周遭肥沃的土地,毕竟在人口大爆发的年代,吃饱肚子才是最为紧要的。当然,定居高山也绝不能缺了水源,我去的时候已然是枯水季,峰山的水㘨依旧有足够的水能供给。如今家家户户都接上自来水了,可那一汪水源,村民们却没有任其荒废,依旧有人收拾。水㘨那四步阶梯,真心让人觉着不简单,可以想象一下水量充沛的时候,石阶隐入水中,该是多有韵味的一番景象。


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,应该能在各种途径查到他的资料才对,可遗憾的是,我遍查资料,能找到的关于峰山的内容真是少得可怜。村里那一栋栋老宅背后的主人,他们的传奇故事,只能是留待后续有缘才能去探究一二了。而当我托人询问村里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人物的时候,年轻一辈的峰山人都会告诉我,村里有个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淩家星。除此以外,再多的峰山故事,那真的就是没人能告诉我了。或许,等我这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,能引来更多的峰山人,期待着他们能告诉我更多峰山的故人旧事。


求助曝光投稿V:kfhao289法律顾问:吴元华18755949972

来源:徽州司马狂

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
没有更多内容了~
城市通